判斷水質糞便汙染檢測大腸杆菌
瀏覽:0 發布日期:2022-04-22
水質的汙染已經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和給人類帶來的許多的傷害。所以相關部門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將水質進行国产做爱麻豆,從而判斷水質汙染的程度。那麽檢測哪種細菌可以判斷水是否被汙染呢?本章水質在線国产做爱麻豆儀廠家來和大家做個簡單的分析!
什麽是大腸杆菌?
大腸杆菌(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大腸杆菌是條件致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種動物發生胃腸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種局部組織器官感染。所以在水淨化和汙水處理領域,大腸杆菌早就被選作水汙染程度的指示性物種,標誌著有多少人類糞便存在於水中,其測量標準為大腸菌群指數。利用大腸杆菌作為標準的主要理由在於人糞便中大腸菌群的數目遠高於致病菌(如可引起傷寒的傷寒杆菌,學名Salmonella typhi),此外大腸杆菌多數情況下無害,不會從實驗室“逃脫”而傷害人類。利用大腸杆菌作為糞便汙染的指示物也可能產生誤導性的結論,因為其它環境如造紙廠中,大腸杆菌也可大量存在。
檢測大腸杆菌來判斷水質是否被糞便汙染
被汙染(特別是糞便汙染)的水中易檢出的是大腸杆菌,判斷水體可能被糞便汙染的指示菌有總大腸菌群、 耐熱大腸菌群、大腸杆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 5749——2006 )中對這三種指標均做了限值要求。
作為糞便汙染的指示菌,大腸杆菌檢出的意義大,再是耐熱大腸菌群,總大腸菌群檢出的衛生學意義會差一些。因此,《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要求100mL水樣不得檢出大腸杆菌。另外,若通過水質大腸菌群在線分析儀測出總大腸菌群,還須進行耐熱大腸菌群或大腸杆菌檢測。若水樣中檢出耐熱大腸菌群或大腸杆菌,說明水質可能受到嚴重汙染,必須采取相應措施!